品系基本信息
-
01
淀粉样斑块形成机制
-
02
认知和行为功能研究
-
03
神经退化和突触损伤研究
特性和用途
APP/PS1 小鼠(Catalog. No. VSM40043)
品系名称:B6C3-Tg(APPsw,PS1dE9)/V
品系简称:APP/PS1
品系背景:B6和B6-C3H两种背景
品系类型:TG
品系编号:VSM40043
品系介绍
APP/PS1 小鼠是一种常用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小鼠。该品系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人类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和人类早老性痴呆基因 1(Presenilin 1, PS1)共同导入小鼠基因组而培育而成。APP/PS1 小鼠模拟了 AD 患者在淀粉样斑块
(amyloid plaques)形成和认知功能下降等方面的病理特征,广泛应用于 AD 的研究。
APP/PS1 小鼠在基因组中导入了人类 APP 和 PS1 基因,使其产生异常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在老化过程中,APP/PS1 小鼠的大脑会出现淀粉样斑块的形成,同时表现出认知和行为功能下降,以及其他 AD 相关的病理改变。其主要特征是 APP/PS1 小鼠在老化过程中大脑中会出现异常
的淀粉样斑块,主要由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聚集形成;APP/PS1 小鼠表现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减退,如 Morris 水迷宫测试和 Y 型迷宫测试等;APP/PS1 小鼠的大脑中可观察到神经元退化和突触损伤的改变,包括突触密度的减少和神经元丧失。
APP/PS1 双转基因阳性小鼠最早在 4.5 月龄时大脑皮层出现老年斑,随着月龄增加,大脑皮层老年斑数量体积明显增加, 9~12 月龄小鼠大脑出现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似的老年斑。行为学 Morris 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 3 月龄 APP/PS1 小鼠空间探索实验结果与同月龄小鼠有差异,说明
3 月龄 APP/PS1 小鼠在出现明显老年斑之前即出现了记忆能力缺陷。这与老年斑形成之前 Aβ 寡聚体对神经元有较大毒性作用直接影响大脑学习记忆理论一致,也与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的可溶性的 Aβ 寡聚体对神经元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一致。
应用领域
淀粉样斑块形成机制:APP/PS1 小鼠可用于研究淀粉样斑块的形成过程、β-淀粉样蛋白的代谢及聚集机制,以及相关药物的干预策略。
认知和行为功能研究:通过行为学测试,可以评估 APP/PS1 小鼠在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方面的变化,从而研究 AD 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方法。
神经退化和突触损伤研究:APP/PS1 小鼠可用于研究 AD 中神经元退化和突触损伤的机制,以及神经保护策略的评估。
验证数据
参考文献
Jankowsky JL, et al. (2001) Mutant presenilins specifically elevate the levels of the 42 residue beta-amyloid peptide in vivo: evidence for augmentation of a 42-specific gamma secretase. Hum Mol Genet. 10(20): 2933-2940.
Saito T, et al. (2014) Single App knock-in mouse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Nat Neurosci. 17(5): 661-663.
Gengler S, et al. (2010) Age-related neuroinflammation and deficits in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a mouse model of AD-like pathology. Age. 32(3): 231-238.
Zhang Y, et al. (2020) APP/PS1 Transgenic Mouse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Front Mol Neurosci. 13: 159.
Minogue AM, et al. (2014) Age-associated dysregulation of microRNA expression within hippocampus proper of SAMP8 mice. ASN Neuro. 6(6): 171-181.
查看APP/PS1 小鼠产品说明书
与唯尚立德一起,共同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