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诱导视网膜损伤模型
视网膜病变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可分为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肿瘤等多种类型。本病为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视网膜组织缺氧,视网膜循环结构损害而导
致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随之新生血管形成。
过强的光或长时间直视光源对视网膜造成的损害叫光损伤。近 30 年来,许多学者利用各种实验动物进行了大量的有关视网膜光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人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视网膜光损伤的成因至少包括如下 3 个方面:热损伤、机械损伤和光化学损伤。热损伤是高能量被组织
吸收转化为热能,使局部组织内的温度升高,当组织内的温度升高到超出体温一定的限度时,即可使组织内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包括酶系统)发生变性凝固而产生损伤;机械性损伤是组织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强光照射(如 Nd:YAG 激光)使组织在光子的冲击下发生瞬间的变化而机械性地损伤
组织;光化学损伤是由不引起明显温度升高的、低能量的、相对较长时间的光照所引起的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
方法:
采用光化学损伤装置,在光照架的 6 个面分别放置 1 根 40 瓦的白色荧光灯管。调节光照强度,并用 ZDS-10 型数字式照度计测定大鼠活动水平。多点照度平均为(2000±200)Lx; 光照箱内的平均温度为 22℃~25℃ 所有实验动物在 12h 明及 12h 暗环境下循环光环境适应 7d 自
由摄食饮水。光照前先暗环境适应 24h 然后光照 12h 再进行暗环境适应 12h 光照时间总计为 36h 大鼠不散瞳及麻醉,可在光照箱内自由活动,光照后送回暗环境中饲养。空白对照组组不给予光照处理。
模型评价
1、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形态学观察
ADP 酶组织化学法
2、视网膜血管增生分析
HE 染色观察
3、视网膜纤维化观察
VG 染色
Ⅰ/Ⅲ 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